欢迎访问厦门大学嘉庚学院“3060”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 全国河口流域生态环境大会网站
新闻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环境学子探“城市矿山” ,智能分拣解低值难题

7月11日,2024级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鸿辉教授与周亮副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海环保”)运营的全国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开展了一场以“资源再生”为主题的认知实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固体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前沿技术的认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实习聚焦于低值可回收物的智能分选与资源化前沿技术。在陆海环保技术人员的专业引导下,同学们系统学习了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再生的完整流程。

在分拣中心,2016级校友金鹏率先为同学们介绍了固废资源化处理的整体背景与流程。通过他的讲解,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如一次性餐盒、塑料杯、泡沫塑料、利乐包装、购物袋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定义、特性,以及其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性挑战。 

图1 2016级校友金鹏为同学们介绍固废资源化处理流程

随后,同学们重点参观了分拣中心的核心区域——AI智能分选线,低值分拣中心副厂长蔡张杰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其运作原理。该生产线首先利用滚筒筛或弹跳筛对物料进行预处理和摊铺。接着,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的分选工艺精准识别,物料种类识别准确率超过95%。基于识别结果,控制系统将不同类型的物料自动投入对应的落料区域,实现智能收集。

图2 蔡张杰副厂长详细介绍AI智能分选线工艺流程

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诸如一次性餐盒、塑料杯、泡沫塑料、利乐包装、购物袋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定义、特性,以及其资源化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经济性挑战。蔡张杰副厂长还详细介绍了分选后各类物料的高值化利用途径:分选出的PET、PP、HDPE等塑料经过破碎、清洗、造粒等工序,最终制成再生塑料颗粒,广泛应用于管材、汽车配件、家电及建材等领域;利乐包等纸基复合包装则通过打浆、纸塑分离工艺,分离出再生纸浆用于制造鞋板纸、箱板纸、卫生纸等,同时产出再生塑料颗粒(来自铝塑复合物)。

此次陆海环保之行,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是破解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经济性难题、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实地观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深度学习算法,结合物联网与自动化控制等前沿技术,在固废精准分类和高效资源回收领域所展现的强大应用效能。

王鸿辉教授在总结实习时指出:“本次在陆海环保分拣中心的实践学习,让同学们得以近距离接触资源再生领域最前沿的智能化技术。了解低值可回收物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高效再生,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更强化了他们投身循环经济发展、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期待这份实践经历能激发大家在未来的学习研究中,为资源循环利用贡献创新力量。”陆海环保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进行讲解的蔡张杰副厂长和校友金鹏,也对嘉庚学子在实习过程中展现出的浓厚兴趣和专业素养给予了积极评价。

图3 全体师生在陆海环保分拣中心合影留念

本次资源再生主题实习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接产业前沿、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视野和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潜力,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环保人才夯实了基础。